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合唱基础知识

一、合唱的定义

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,常有指挥,可有伴奏或无伴奏。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,是普及性最强、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。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,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,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,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。

二、合唱的种类

根据人声组合分为与混声两大类。

同声合唱分为:男声合唱、女声合唱和童声合唱(没有变声的男女儿童)。

混声合唱分为:男声和女声、男声和童声以及童声和女声。

按声部的多少,可分二部合唱、三部合唱、四部合唱等。

三、合唱的形式

1、无伴奏合唱,如无伴奏同声合唱,无伴奏混声合唱。

2、有伴奏合唱,如带钢琴伴奏合唱,带乐队伴奏合唱。

3、带表演合唱,如带歌舞表演的合唱,大型组歌或清唱剧。

四、合唱的特点   

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,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,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,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。   

1、音域宽广。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音域的总合,从男低声部的最低音到女高声部的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。    

2、音色丰富。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、中、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、抒情种类,还有每个人的不同音色,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。    

3、力度变化大。从最弱的ppp到最强的fff,都是合唱所能够胜任的力度变化范围,任 何个人都是不能与之比美的。

4、表现力强。合唱可以表现各种种类的作品,不论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、不论任何历史时期、不论任何情绪、不论任何风格的作品,都可以通过合唱来进行完美的表现。  

5、音响层次多。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,不同的和弦、不同的和弦转位、不同的声部组合、不同的力度级别、不同的音色变化…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。  

四、中国合唱的发展史

20世纪50年代初期,我国开始兴起民歌合唱艺术,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,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。“全国音乐周”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,1956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“全国音乐周”,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。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,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,党在文艺政策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,中国的大合唱艺术也出现了一个转机。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在数量上有大的突破,但是大合唱的作品的质量有了质的提高。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,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,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合唱作品有新的飞越,一些关心合唱事业的艺术家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上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,创作手法也不同于以前,有了新的突破。
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大俗大美的淮滨歌谣 下一篇淮滨的锣鼓牌子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